第86章(1 / 2)
可转念一想,又觉荒谬。
她如今已有良人相伴,稚子绕膝,无论他是否伤痕累累,是否还是当年模样,她都不会再看他一眼了。
这般想着,他们步下一楼。
正中的大雄宝殿巍峨,殿内香烟缭绕,佛号隐约。
闻时钦想上前寻她,阔别已久,他至少还能以阿弟的身份,问一声别来无恙。
可那双脚,却似灌了铅般沉重,终究还是没能迈出,转身进了一楼的禅房。
禅房正中有一扇巨大的屏风,上面绣着诸佛环绕、普度众生的景象,金线银线熠熠生辉,庄严而肃穆。
两人绕过屏风,又见一张古朴的梨花木茶桌,不知是谁早已备好了雨前龙井,茶汤碧绿,热气袅袅,氤氲了满室清香。
他们在此相对坐下,各自捧着茶盏,默默饮着,一时无言。
贺兰阙见他一路愁眉不展,往日在沙场上杀伐果断、运筹帷幄的模样荡然无存,终是忍不住开口:“你怎么了?是……因着那女子?”
闻时钦却答非所问,目光沉沉地凝视着杯底舒展的茶叶。
“你说,让一个文臣死,是不是很简单?”
贺兰阙心头一紧,立刻劝道:“别做傻事。你刚立了战功回来,若是敢搅弄朝堂,无异于自寻死路。”
“不做,不做。”闻时钦扯了扯嘴角,露出一抹比哭还难看的苦笑,“做了,她难免会怨我。”
贺兰阙松了口气,道:“行,你先在此冷静片刻,我去打探一下情况,或许事情未必就是你想的那般。”
贺兰阙走后,闻时钦又静坐了许久。
他本要抬手饮下那杯早已凉透的茶,却又猛地转了念头,将茶杯狠狠摔在地上。
一声脆响,瓷片四溅,茶水狼狈地泼洒开来。方才那股消散的杀气,复又凝聚。
他望着满地狼藉,眼底翻涌着痛苦与不甘。
怨我吧,苏锦绣。你若能怨我,总好过,你早就把我忘了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作者有话说:自卑是男人最好的嫁妆……
远天边 咫尺若天涯,美人隔落花。
苏锦绣抱着怀中的孩子, 并未随易如栩进殿,而是绕到了一旁的长廊等候。
廊下槐影细碎,风穿朱栏,拂得她衣袂轻飞。
易如栩见她抱孩姿态娴熟稳妥, 不似寻常闺阁女子那般生涩, 不禁开口:“巧娘抱孩子倒有几分章法。”
苏锦绣带着几分得意:“你不知, 逢府那两个五岁稚童, 日日缠着要我抱。”
易如栩笑了:“你天生讨人喜欢。”
“是吗?”苏锦绣低头,指尖轻轻挠了挠小儿下颌, 语气温软。
小儿被逗得咯咯直笑, 口中只发出软糯的咿呀声,一双乌溜溜的眼盯着她,满是依赖。易如栩瞧着这模样, 心头微动,轻声问道:“巧娘, 可否教我抱抱他?”
苏锦绣看他一脸期待, 便将孩子小心地递了过去。那孩子刚开蒙学语, 只会叫“娘亲”,此刻抱住易如栩的衣领,竟也一声声地唤着“娘亲”。
苏锦绣被逗得笑出声,一边指导他:“你用另一只手托住他的腰脊,对, 让他贴着你胸膛, 轻轻拍拍他。”
易如栩虽动作略显笨拙, 却依言照做,倒也有模有样。
廊上偶有僧众或香客经过,瞥见这三人相携之景——女子含笑指点, 男子轻抱稚童,小儿咿呀依偎,皆颔首浅笑,只当是寻常人家的天伦之乐,谁也不曾多想其中究竟。
他们正笑语晏晏时,身后忽有女声传来:“哎呦,可多谢你们了!”
回头一看,正是曼殊和她的夫君,她怀中尚携着香火袋,显是刚从殿内出来。
原来二人方才在殿门相逢,曼殊恐稚子年幼,入殿既怕扰了殿内清修,又忧殿磬梵音、木鱼声脆,惊着孩子。恰好撞见苏锦绣,便托她代为抱一会儿,待自己夫妇上完香便来寻。
曼殊从易如栩怀中接抱小儿,那孩子许是嗅着母亲气息,便亟亟往她怀中蹭去,小手攥着她衣襟不肯撒手,黏得紧极。
“真是劳烦你了。”曼殊感激道。
“不妨事,”苏锦绣唇角噙笑,指尖轻碰小儿脸颊,“这孩子乖顺得很,也不认生。我送你们至山门便是。”
四人并肩往外走,曼殊忽然想起什么,问道:“锦绣,你可知一楼禅房里最近新供了一幅蜀绣的灵山说法图?那针法可真是出神入化,颇具咱们绣阁没有的古朴禅意。”
苏锦绣一听便来了兴致:“哦?那我可得去观摩观摩。”
送曼殊夫妇离了山门,苏锦绣回身对易如栩道:“如栩哥,你先去瞧瞧那边祈福的人多不多,案上香火还够不够用。我去禅房看眼那幅绣图,片刻便回。”
易如栩颔首应下,目光随她身影往禅房方向望了望,才转身往大殿而去。
禅房内,闻时钦正竭力平复着方
↑返回顶部↑